淳化县车坞镇:治理精准 群众满意

2025年05月15日 西部法治报

  本报记者 郭朝霞 通讯员 钟馨

  “多亏了镇上综治中心和网格员帮忙调解,俺和邻居的矛盾才解决了,现在大家又能和和气气相处,日子顺心多啦!”5月8日,淳化县车坞镇村民李大爷满脸笑容地说道。

  在淳化县车坞镇,这样因综治中心解决问题、收获和谐的故事屡见不鲜。近年来,车坞镇紧紧围绕 “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 这一总抓手,创新构建 “1+1+3” 组织架构,不断深化“十户联治”网格化管理,持续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2024年,车坞镇综治中心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89件,成功率达92%,群众满意度达98%,荣获县级 “社会治理示范单位” 称号。

  车坞镇大力推行“党建+”模式,打造出“综合接待大厅+综合业务办公室+调解工作室/治安工作室/法治工作室/温情恳谈室”的“1+1+4”功能体系,将镇村干部、网格员、中心户长以及政法干警等各方力量充分整合,构建起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借助 “十户联治”网格化管理,全镇划分出37个网格,设立272个中心户长,将1.2万名住户纳入管理范围,并且依托“数字咸阳APP”,实现了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以及事件上报的闭环处置,真正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的精准治理。2024年,网格员累计上报事件800余件,排查出安全隐患 650余起,切实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面对婚恋家庭、邻里纠纷等常见矛盾,车坞镇创新推出 “入户访—邻里调—村贤说—精准导—事后评”五步联调工作法。中心户长通过“敲门行动”排查隐患,用拉家常的方式化解小矛盾;遇到复杂纠纷,就引入“村贤+法律+政策”多元劝导;重大案件则依靠镇级政法工作专班和信访联席专班的 “双班发力”协同处置机制,形成 “统一受理、分流化解”的闭环流程。2024年,70%的矛盾在村级源头就得到化解,90%的镇域纠纷实现了“案结事了”。同时,综治中心的温情恳谈室为当事人情绪激化的矛盾化解提供专业支持,全年成功化解因心理问题引发的纠纷32起,有效降低了矛盾升级的风险。

  综治中心综合服务大厅集来访接待、法律咨询、心理疏导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年均服务群众超过800人次,矛盾分流办结率达到95%。通过“平安夜话”活动,网格员每月入户开展普法宣传,覆盖群众1.2万人次,群众的法治意识明显增强,信访量同比下降18%。此外,车坞镇深入推进“法融网格”实践,政法干警常态化下沉网格,开展法治宣传、矛盾调处工作,全年累计上门服务660次,调处纠纷330余件,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车坞镇持续深化数字化治理,依托“数智咸阳”平台,实现了4万余条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为风险预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车坞镇还将进一步优化数字平台功能,探索 “智能分析+主动介入”机制,通过网格员星级评定、季度 “擂台比武” 等方式强化队伍建设,推动治理模式向“预防式治理”转变。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