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震 通讯员 崔亚梅 王胜
近日,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和一面烫金的锦旗被送到了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青山路派出所。锦旗上“破案神速 为民解忧”八个大字格外醒目。送旗人小宋笑容满面,一扫此前快递丢失时的愁容——就在前一天,他快递车上价值9000余元的包裹不翼而飞。民警仅用3小时便锁定并抓获嫌疑人,成功帮他追回了失物。
这个发生在寻常巷陌的暖心故事,正是平安榆阳、法治榆阳建设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公安榆阳分局聚焦民生诉求,以“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抓手,对传统“盗抢骗”案件,特别是涉民生类的小案发起凌厉攻势,用实战实绩回应群众期待。
小案“破得了”
把民生案件当作“大事办”
6月17日,陈先生放在病房的6000多元治病钱被盗。青山路派出所民警调取监控,并走访病人和医护人员,不到2小时便抓获嫌疑人,将被盗现金全数追回。这样的效率并非个例。警力不足20人的马合派出所,凭借对技术手段的灵活运用,从一起报案切入,深挖细查,成功打掉敲诈勒索、诈骗团伙,串并侦破系列案件300余起。
接警快、研判快、侦破快、抓捕快……近年来,榆阳分局紧盯群众关切,环环相扣,打响了“小案快破”的金字招牌。分局以大数据赋能中心的“三诊”式服务为牵引——数据支撑“门诊”精准画像、同步上案“急诊”提速响应、线索研判“会诊”凝聚合力;依托全域智能感知前端及千余类技术权限,辅以数据建模与技战法创新,将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打造成集打击、防范、研判于一体的前沿阵地。今年以来,分局通过精准打击、分类打击、串并打击,累计破获“盗抢骗”类案件1069起,有力震慑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损失“追得回”
全链条机制守护“钱袋子”
破案是手段,挽损才是关键。5月中旬,大海则煤矿价值2万余元的电缆线被盗。民警调取海量监控,循着作案轨迹和销赃路径抽丝剥茧,并联动社区网格力量对周边废品站、二手市场展开拉网式排查,当夜便锁定并抓获嫌疑人徐某卫、张某宏。二人很快退赔了煤矿的全部损失。
快侦快破背后,是榆阳公安打击侵财犯罪的坚定决心。针对电信诈骗案件,分局联合法院、检察院、银行、通信运营商等单位,筑牢预警宣传、紧急劝阻、止付冻结、打击整治“四道防线”;针对传统侵财犯罪,紧盯资金流向,发动“五级五长”征集线索,通过查缉布控压缩嫌疑人逃窜空间,现场追缴提升挽损效能,同时向嫌疑人及家属讲清政策、法律和利害关系,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损失。今年以来,已为群众追赃挽损1100余万元。崇文路、青云、巴拉素等派出所先后组织涉案财物集中返还活动,惠及群众60余人。
发案“防得住”
立体防控织密“平安网”
八月夏夜,清风微拂。广场、老街、夫子庙游人如织,人声鼎沸;小吃、烧烤香气四溢,烟火气升腾。随处可见的“警方提示”牌与闪烁的红蓝警灯交相辉映,安全感与烟火气交织成平安和谐的画卷。近日,一支“驼城义警”小队在某小区地下车库巡查时,发现3名男子形迹可疑,有“拉车门”盗窃嫌疑。队员立即报警并呼叫附近义警封锁出入口,最终协助航宇路派出所民警破获一起车内财物盗窃案。
这也是榆阳公安“小案快侦快破”机制的一大特色。分局按照“定点+流动”原则,科学部署“三见警”警力、“机关支援基层”警力、“2×(1+3)警保联勤”巡逻警力,织就一张立体巡逻防控网。在警情高发地段,还加装了“行为异常分析系统”“拉车门盗窃模型”等特色应用。同时,深度应用4G/5G执法记录仪、警车警员定位系统等智慧终端,实现指挥调度扁平高效,应急处突快速稳妥。得益于此,今年以来,辖区“盗抢骗”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32%和30%。
群众事,无小事。从空地一体的巡防网络到智慧警务的强大支撑,从街头巷尾的藏蓝身影到110接警台的昼夜灯火,从全天候响应到小时级突破,榆阳公安用行动兑现了“小案快破”的庄严承诺,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平安答卷。如今,老百姓的“烦心事”在民警的“快动作”里,正化作一个个暖心片段——这,正是“为民服务”最生动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