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农旅执笔绘新卷

——黄龙乡村振兴的融合之路
村民张万海正在晾晒连翘茶。

  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

  青山叠翠,田园欢歌。黄龙县以“农旅融合”为笔,“生态文化”为墨,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间,挥毫书写着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

  点绿成金:绿水青山筑就幸福根基

  七月黄龙,山色苍翠,溪流淙淙。白马滩镇暖山河畔露营基地里,新采的连翘叶清香浮动,孩子们围着非遗传承人巧制漆扇,远处火锅宴热气升腾……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正是黄龙农旅融合发展的生动缩影。今日黄龙,借力“农业+旅游”的创新模式,让沉睡的乡村焕发新颜,振兴之路越拓越宽。

  晨光熹微,河西坡村的潘晓云身背竹篓,灵巧的指尖在连翘丛中翻飞,不一会儿嫩叶便装满竹篓。“从前这坡地种苞谷,一亩地挣不了仨瓜俩枣。如今种连翘,镇里教技术,茶厂包收购,一月采300斤,净赚4000多块!”在白马滩镇,像潘晓云这样因连翘增收的农户比比皆是。

  祥龙茶厂则开辟另一条增收路径。村民张万海放下锄头走进车间:“自打茶厂建起,我天天来上工,一天百十块钱稳稳到手。”一片小小的连翘叶,悄然改变着山村的生活图景。从田间到车间,越来越多的村民在家门口稳稳捧起了“绿饭碗”。

  融合生金:1+1>2的产业“聚变”

  踏入瓦子街村金丝皇菊种植基地,齐蕾正带领村民为菊苗浇水。“瞧这金丝皇菊,既能入茶,盛放时更是游客打卡胜地。”这位返乡创业的姑娘算起经济账,“去年基地带动40多位乡亲就业,人均年收入超万元。”如今,菊花酒、菊花糕等十余种产品从田间走向展台,金灿灿的菊花成了村民的“致富花”。

  近年来,瓦子街镇深挖金丝皇菊特色产业潜力,依托得天独厚的水土气候,实现规模化种植。村党支部创新成立“五级联动”农业生产党小组,组建技术指导队深入田间,从选种育苗到病虫防治提供全程护航,确保菊花品质与产量双提升。同时引进先进烘干、包装设备,建设标准化加工车间,延伸产业链条。产品不仅本地畅销,更借力电商平台与抖音直播,香飘全国。

  农旅融合的“化学反应”,在节假日尤为炽烈。五一期间的石堡镇渔业休闲小镇,成为垂钓者的乐园。“真没想到县城藏着这等好钓场!”西安钓友李建国高举刚钓获的鱼兴奋不已。持续三天的赛事吸引1.6万名游客涌入山村,农家乐应接不暇。“三天民宿收入抵过去一个月!”村民张艳红喜笑颜开地整理着客房。

  文脉铸魂:乡土孕育“诗和远方”

  印象圪崂劳动教育基地里,“农耕课堂”正热火朝天。西安的小学生们头戴草帽,跟随老农学种玉米,体验推碾磨面。“原来面粉是这么来的!”10岁的周子轩捧着自磨的玉米粉惊叹。基地负责人介绍,中蜂研学、非遗体验等课程,让孩子们在劳作中触摸农耕文明。今年以来,基地已接待研学、团建团队32批,逾4000人次。

  暮色中的暖山河畔露营基地愈发热闹。篝火跃动,村民雷艳琴为游客端上热气腾腾的酸菜搅团。“从前在外打工,老人孩子都顾不上。如今在基地干活,月入3000块,抬脚就到家。”她擦拭围裙,笑容朴实。这片60亩的营地,已为周边村民提供近30个“生态饭碗”。露营区内,连翘茶制作体验排起长队,非遗漆扇摊前围满孩童,草坪上的猎鼓表演赢得阵阵喝彩。

  今日黄龙,连翘化作“黄金叶”,菊花绽放“致富花”,鱼塘荡漾“休闲趣”。数据显示,今年五一期间,全县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6.3%,旅游综合收入突破4754.68万元。农旅融合的“点金术”,让这片土地兼得“颜值”与“产值”,既守护绵绵乡愁,更充盈百姓钱囊。

  “让游客乘兴而来、畅游尽兴、满载乡土记忆而归,这便是黄龙的振兴密码。”黄龙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屈海军话语铿锵。夕阳熔金,暖山河畔的歌声仍在山间流转,黄龙的振兴故事,正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续写更璀璨的篇章。

  李亚军 杜婷 文/图 

 
     标题导航
《住房租赁条例》自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
~~~——黄龙乡村振兴的融合之路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安
   第04版:检察
   第05版:法院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说法
   第08版:关注
看新规如何开启“安心租”时代
农旅执笔绘新卷
神木: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