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争民 通讯员 雷志文
8月12日9时,西安市公安局长安分局韦曲派出所院子里,一对父子面带感激之情,将一面锦旗交到了民警刘金明手中。锦旗上15个金色大字闪闪发光:“人民警察 卫人民 警恩难忘 感恩在心”。余先生表示:“我特意把‘人民公安为人民’中的‘为’字改成了‘卫’字,是你们将我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捍卫了我的生命。你们就是人民的捍卫者,一个‘为’字,实在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6月10日21时53分,韦曲派出所的警报声划破了夜的宁静。“房门反锁,租客失联,但屋内有响动,疑似患病,请求救援。”辖区居民在电话的那头焦急报警。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较量的救援行动拉开序幕。
接到报警后,民警刘金明带领辅警迅速出警,并在赶往现场的途中,第一时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抵达现场后,在房东的见证下,民警果断采取措施打开房门。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惊:租客余先生脸色苍白地倒在地上,房间内杂乱无章。他艰难地向民警伸手求救,言语不清,情况危急万分。
时间就是生命,刘金明深知此刻的紧迫性,便迅速指挥现场人员配合急救人员展开救援。然而,余先生所租住的公寓5楼不仅楼道狭窄且无电梯,如何将失去意识、无法动弹的余先生从5楼安全转运至地面?民辅警与急救人员没有丝毫犹豫,在刘金明的指挥下,大家配合默契,小心翼翼地将余先生固定在担架上,用肩扛、用手抬,在昏暗狭窄的楼道中艰难地往下挪。
为了防止余先生在转运过程中受到碰撞,民警还让房东找来床单,细心地护着余先生下楼。汗水浸透了他们的警服,手臂因承受巨大重量而酸痛发抖,但他们的脚步从未停歇。
经过众人的不懈努力,这条“生命通道”被快速打开,救护车疾驰前往航天医院。医生在途中为余先生测量血糖,发现已经无法显示正常数值,不禁感慨:“再晚10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送医途中,刘金明的心并未放下,从房东处了解到租客余先生系山东济南人。他深知,在西安漂泊的余先生此刻最需要家人的照顾和配合。于是,他争分夺秒地展开身份确认和通知家属工作。此时已经是凌晨2时,时间紧迫,刘金明在值班所领导杜犇的支持下,从济南市公安局一直联系到历城分局,再从历城分局联系到王舍人派出所。在济南警方的大力支持下,他终于找到了余先生的父亲。
然而,余先生的父亲深夜接到电话以为是诈骗电话,多次挂断。刘金明没有放弃,他耐心地解释情况,最终让余父确认了余先生的身份及初步情况。电话那端,余父的声音充满颤抖和感激:“谢谢,谢谢你们救了我儿子的命啊!”第二天早上,余父便坐上了从济南来西安的高铁。
余先生的生命警报暂时解除,但韦曲派出所的关怀并未停止。在余先生住院治疗期间,刘金明主动与医院保持密切联系,持续关注其病情进展。得知余先生脱离危险、情况稳定后,民警们才终于放下心来。令人欣慰的是,在余父与家人的悉心照料下,余先生的身体逐渐康复,最终顺利出院。
这场惊心动魄的紧急救援,是韦曲派出所年均高效处置上万起各类警情的一个生动缩影。从深夜接到求救电话时的闻令而动,到面对楼道狭窄难题时的果断细心;从为寻亲人不舍昼夜的跨省联动,到事后的持续关注与温暖服务,韦曲派出所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连心警务”的真谛,让警徽在每一次救援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