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从“分散跑”到“集中办”

——兴平市公安局以规范化建设赋能基层治理

  本报记者 郭朝霞 通讯员 焦思佳

  “过去办案要辗转多个场所,现在从登记到送押全程‘一站式’完成,效率提升近一倍。”9月18日,兴平市公安局阜寨派出所民警杨洋感慨道。

  近年来,兴平市公安局聚焦执法阵地建设、法制培训赋能、监督效能提升三大关键方向,通过“小阵地”推“大规范”、“强培训”锻“硬本领”、“严监督”守“公平线”,推动法治公安建设落地见效,既彰显执法力度,又传递民生温度。

  阵地提质+常态检查

  打造“零差错”办案中枢

  走进兴平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智能登记终端、同步录音录像讯问室等设施有序运转,涉案财物保管区实行“一案一柜”电子化管理,让办案流程从“分散跑”变为“集中办”。

  为保障阵地规范运行,该局建立日巡检、周排查、月考评机制:每日核查6个讯问室、1个辨认室设备状态;每周检查涉案财物登记情况;每月抽查案件办理流程。今年以来,该局累计修复设备故障3处,整改涉案物品登记不规范问题7个,实现数百起案件零差错办理。

  “科技加持让执法更规范,民警办案底气更足。”该局法制大队执法办案中心主任刘健说。

  培训赋能+实战应用

  提升公安执法硬实力

  “多亏民警用法理说情理,我们的工资才有了着落!”近日,农民工感慨道。此前,某建筑公司拖欠200余名农民工工资。了解情况后,兴平市公安局治安管理大队民警一边引用劳动合同法明确企业责任,一边联合劳动监察部门调解,最终促使企业支付400余万元工资。

  针对劳资纠纷、合同违约等高频案件,兴平公安构建“分层培训+实战转化”体系:为新警开设“法律基础+流程规范”入门课,为老警定制“新型案件应对+复杂矛盾调解”进阶班。2024年,该局累计举办执法培训10场,覆盖民警320余人次;创新“教科书式执法”视频评选,将20起优秀案例制成教学片供全局学习。通过“案例复盘+模拟调解”训练,该局民警法律适用能力明显提升,去年成功化解类似纠纷23起。

  “五老”调解+多维监督

  构建基层矛盾化解新实践

  兴平市公安局丰仪派出所依托“五老”调解组织,在5个村建立调解协会。29名成员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用方言土话化解宅基地、邻里纠纷30余起,民警提供法律支撑,形成“民间智慧+专业指导”的调解合力。2024年,该所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两成,“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成为常态。

  在一起因村民砌墙占地引发争执的纠纷中,老党员李小成、何国路与丰仪派出所民警组成调解组,既讲“远亲不如近邻”的乡情,又释明土地管理法条款,最终促成双方和解。村民直言:“老李出面调解,我们信服!”

  “执法监督员提出的文书填写规范建议,让我们避免了程序瑕疵。”兴平市公安局西城派出所民警梁欣欣说。兴平市公安局构建了“内部专员+外部代表”监督体系:从法制、纪检部门选派10名骨干担任“执法监督专员”,重点核查立案、取证等环节,2024年纠正问题28起;聘请10名人大代表、群众代表为“执法监督员”,定期召开座谈会收集意见。同时,该局推行“一案一考评”机制,将监督结果与民警评优晋升挂钩,2024年全局优秀案件占比提升11%。

  “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将法治精神融入执法办案、矛盾化解、监督管理的每个环节,用‘硬举措’守护公平正义,以‘软服务’传递民生温度。”兴平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这不仅是公安工作的转型升级,而且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检察
   第05版:公安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说法
   第08版:副刊
从“分散跑”到“集中办”
眉县公安全力保障猕猴桃博览会顺利举行
潼关警方破获系列诈骗案
图片新闻
榆林交警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定边一男子持假币“找零骗现”被拘
紫阳:破局攻坚 筑牢平安防线
神木交警安全宣讲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