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商洛:织密惠民资金监管网

  通讯员 崔文  本报记者 李煜

  “现在每笔补贴都能查得明明白白,再也不担心了!”10月9日,在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的公示栏前,村民老张一边用手机扫码查看惠民补贴明细,一边感慨。这一变化,源于商洛市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关切,深入开展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专项整治。

  财政惠农惠民补贴是否精准直达?乡镇财政资金管理是否规范?项目申报是否存在虚报冒领?这些直接影响群众获得感、关系乡村振兴成效的关键问题,成为商洛市纪委监委今年专项整治的监督重点。

  集中整治启动后,商洛市纪委监委紧盯资金管理使用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强化靶向监督,督促市财政局组成专项治理督查组,采取入户抽查等方式,对各项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落实情况进行“大起底”,逐项逐笔逐人逐卡全面清理核查。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立足“监督的再监督”职能,推动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乡村振兴资金使用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方案》,进一步明确整治重点、细化任务分工、压实市县镇三级责任。

  为确保整治不走过场,商洛市纪委监委驻市财政局纪检监察组推动建立专项整治定期调度机制,动态掌握各县区自查自纠、问题整改、线索处置、建章立制进展。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商洛市召开专题推进会12场,推动整改问题79项,问题线索核查率提升至98.6%。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补贴发放不及时、监管不严等问题,商洛市纪委监委督促市财政局联合14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长效机制的通知》,从项目准入、发放流程等7个关键环节入手,着力构建“阳光发放、精准直达、安全高效”的长效机制。针对违规领取惠农资金问题,市纪委监委督促市财政局深入县区开展“拉网式”自查自纠和清理整顿,有力维护惠农资金安全公平。

  为解决镇(街道)财政资金监管“最后一公里”薄弱环节,商洛市纪委监委推动创新实施财会网格化管理模式,将市级预算单位划分为272个三级管理网格,配备49名专业网格员,明确职责,加强对预算单位执行财经纪律、规范预决算及账务核算等的日常指导与监督,将监管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同时,在教育、医疗等高频服务领域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和财政票据电子化改革,提升效率与透明度,源头防范资金滞留、挪用风险。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聚焦
宝鸡检察机关严惩侵权假冒犯罪维护市场秩序
“四种时态”促基层善治
商洛:织密惠民资金监管网
图片新闻
新规速览
“在西安投资发展,我们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