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钢 通讯员 史甜甜 董含含
9月18日,秋雨绵绵,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的博深公司会议室内气氛热烈。“劳动合同试用期最长能约定多久?”“书面合同需载明哪些核心事项?”随着一个个贴近企业实际的法律问题抛出,员工们争相举手回答。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合同签订专项法治宣讲”活动正在进行。这一幕,正是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送法进企业”的生动实践。
今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两行动、两措施”专项活动部署要求,鄠邑区法院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争先工程”作为“714”工作举措首要工程扎实推进。通过精准普法、多元解纷、以保促调、以保促执等系列机制,为辖区企业提供全链条、高质量司法服务,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精准普法 筑牢企业风险“防火墙”
“之前遇到过供应商逾期交货问题,今天法官讲解的证据留存技巧非常实用,为公司稳健发展增添了底气!”博深公司负责人感慨道。宣讲会上,法官结合企业业务场景,聚焦合同签订全流程、诉讼常见法律问题等,拆解核心要点,将抽象法律知识转化为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今年以来,鄠邑区法院法官常态化深入企业一线,以“互动式+实用性”宣讲模式,为企业送上量身定制的“法律锦囊”。通过建立“企业法律需求清单”和“司法服务清单”双对接机制,该院精准“把脉”企业法律痛点,开展“法治体检+”服务,累计为辖区企业发放企业法律风险防范告知书220余份,依托共享法庭开展线上课堂、法律咨询30余次,助力企业规范内部管理、强化法治意识。
多元解纷 打通矛盾化解“快车道”
“案子没开庭,钱一分不少到账!这面锦旗必须送给白亚情法官!”8月15日,当事人赵君将一面锦旗送到鄠邑区法院,话语里满是感激。
此前,在一起工程款纠纷中,赵君被光明公司拖欠13.5万元工程款,而光明公司因奥康公司欠款导致资金链断裂,三方形成难解的三角债务。面对这一情况,鄠邑区法院草堂法庭法官白亚情采取“分步破局”策略,最终促使三方达成和解,原、被告办理债务抵消手续,第三方直接将3.7万元支付给赵君,被告支付剩余7.8万元。
今年以来,鄠邑区法院创新专业化审判、调解机制,加快完善涉企纠纷多元化解布局,通过加强调解、庭审、鉴定、执行等重点环节程序控制等方式,高效回应当事人诉求。截至目前,该院已高效化解涉企民事纠纷3405件,涉案金额18.77亿,均达到近年最优水平。
以保促调 激活企业经营“动力源”
“对方欠我们3000多万元,再拖下去公司运营都要出问题……”8月4日,朗清公司代表无奈道。
2023年,飞能公司委托朗清公司生产产品,却在收货后未支付3000余万元货款。朗清公司起诉后,承办法官石萌迅速介入,依法审查通过财产保全申请并及时冻结财产。后经法官沟通协调,双方于今年8月19日达成分期付款和解协议,朗清公司主动撤诉,法院及时解冻账户。
今年以来,鄠邑区法院坚持“保调并重、以保促调、以保促执”理念,打出“保全裁定当日作出、24小时完成账户足额冻结、履行督促同步跟进”组合拳。完成保全后,法官通过“电子送达+信用警示”,向被告阐明账户冻结对企业征信、融资的影响,促使其主动付款,实现纠纷一步到位化解。(文中当事人及企业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