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永军 通讯员 丁鹏
周至是中国猕猴桃之乡。猕猴桃从繁花似锦到硕果累累,从枝头采摘到市场热销,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在这条充满希望的产业链上,周至县公安局以全链条的服务保障,积极回应着果农与果商的深切期待,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保驾护航。
一果两卖纠纷背后的温情
“咱说好的价格,你怎么能反悔?”2名果商与果园老板老张起了争执,幸得民警王康及时赶到,平息了这场风波。9月17日,马召派出所所长张鹏回忆起那日的场景,仍心有余悸。
原来,此前,果商甲与老张谈妥了收购价格,并预付了5000元订金,约定采摘时间一到即来收果。然而,眼看猕猴桃成熟在即,果商甲却迟迟不见踪影。时间不等人,猕猴桃更不等人,若按原约定,老张恐将面临损失。正当老张左右为难之际,果商乙闻讯而来,提出了更高的收购价格,并承诺降低风险。老张权衡利弊,最终答应了果商乙。
恰在此时,果商甲赶到,见自己预订的果子已售他人,顿时火冒三丈。三方争执不下,村干部报警求助。民警到场后,迅速查明真相,发现三方各有苦衷,只是沟通不畅,口头约定缺乏风险防范。经过耐心调解,三方达成和解:老张全额退还订金,并额外补偿果商甲几百元,果商甲也欣然接受果商乙继续收购的事实。
“保护果农、果商的公平利益,是周至公安服务三农的关键所在。”周至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大队长张润鹏说。
每一颗猕猴桃都是“平安果”
9月18日,云雾缭绕的终南山下,周一村猕猴桃电商销售基地里一片繁忙景象。40多名工人正忙碌地分拣、包装猕猴桃,准备发往全国各地。
“我这里19箱发往外地的猕猴桃不见了。”9月5日傍晚,某物流部陈某报警说。新果上市,又逢双节前夕,每天有大量的猕猴桃从周至发往全国各地。陈某翻遍货仓,查遍账单,确定价值2000元的19箱猕猴桃不翼而飞,随即报警求助。
接警后,正在马召工作站值班的民警迅速展开调查。经过排查,他们发现疑似邻家快递员装错货的线索。此时,19箱猕猴桃已在县城集结点入库,即将装车发往西安。民警立即联系快递员,协调退货流程。历经5个小时的紧张奔波,截至23时许,19箱猕猴桃终于完好无损地退回陈某手中。
“从这里发出去的每一个猕猴桃,都是平安果和幸福果。”周一村村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为果农果商站好每一班岗
“起始时间9:00至次日9:00”“老环山路、107省道、周一村……”“正常”“正常”“一切正常”……周至县公安局服务保障猕猴桃销售季楼观工作站的值班台账上,记录着民警为果农、果商站好每一班岗的点点滴滴。
在集装箱改造的简易工作站里,楼观派出所专门制作了一张服务保障辖区猕猴桃产销运环节的平面地图。按照地图标注的关键区域和路径,每一个值班组都能清晰履行好各自的工作任务。
每个工作站、每个班组24小时值班巡查,是周至县公安局保障民生的响亮回应。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县公安局在全县猕猴桃主产区关键点位设立了3个临时工作站,在县城北大门设立了运输车辆服务保障工作站,要求各站坚持每天巡防汇报、3天一小结、每周一总结。
“‘3+1’机制和‘10条措施’将市局‘1551’和‘531’警务工作机制延伸到群众身边,发现问题随时处置。”张润鹏介绍道。
雨天行走在周至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大字印制的《周至县公安局“十项措施”服务保障猕猴桃产业高质量发展》宣传牌,出入周至的重要路口,外地果商可清晰看到10条服务保障措施。
为保障周至县猕猴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周至县公安局采取一系列精细化措施,对运输猕猴桃的车辆采取宽容执法,只纠正轻微交通违法行为,不予处罚;深化警村共治,设立“金蛋蛋”守护联盟及义务巡逻队,严密防范盗窃猕猴桃等犯罪行为;建立快速响应机制,对矛盾纠纷和案件快速处理,保障产业运营的稳定;在关键地段设立工作站,全方位开展巡逻防范、纠纷化解和法治宣传工作;加强全环节隐患排查整治,筑牢猕猴桃产业发展的安全防线;主动走访果农、果商,积极征求意见,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为猕猴桃贸易人员和外地客商提供便利的出入境证件办理和居民身份证异地办理服务;严厉打击破坏农资安全、危害农产品质量安全、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保障产业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质量。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周至公安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猕猴桃的“平安之旅”保驾护航,让猕猴桃成为乡村振兴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