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岳建文:当好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岳建文

  【扎根基层,初心不改,析理释法,不厌其烦,风雨兼程,解难排忧,事了人和是你工作履历中的关键词。你是百姓口中的“岳司法”,你是群众身边的“和事佬”,用坚实的脚步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平安建设中落地开花。】

  如果说人民调解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那么人民调解员就是奋战在这道防线的主力军,被群众视作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宝鸡市金台区司法局金河司法所原所长岳建文,就是这样一位被群众交口称赞的人民调解员。

  在宝鸡市金河镇,当地乡亲们口口相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司法,司法为民解“疙瘩”。而岳建文,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岳司法”。

  “我是金河镇的农家子弟,对这里的父老乡亲非常有感情,能为乡亲们服务,帮他们化解矛盾,我感觉很快乐。乡亲们遇到事找我解决,也是对我工作的认可和信任,那我就必须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办。”岳建文说。

  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到公平公正,是岳建文的人生信条和工作准则。不论是家庭琐事、邻里矛盾,还是事故赔偿、经济纠纷,只要乡亲们有需要,大事小事、急事难事,岳建文即使“跑断腿、磨破嘴”,也要让当事双方解开心结,握手言和。

  2008年9月的一天,岳建文在走村入户时了解到,王家坡村的秦家老两口已经70多岁了,一生含辛茹苦将4个孩子拉扯大。可眼看着父母年迈需要照顾,4个儿女却相互推诿,谁也不愿意赡养双亲,村委会调解了多次都毫无结果。岳建文当晚就找到了老人的儿女,从中华传统美德到法律规定,从人性的拷问到家风传承,耐心细致释法明理。劝说调解持续到凌晨,4个儿女终于就老人的赡养问题达成了一致,一家人的关系也得到了缓和。老两口喜极而泣,拉着岳建文的手不停感谢。

  “调解矛盾,不能只把事情了了,更重要的是把当事人思想上的疙瘩解开,消除他们心中的不满和怨气,从而真正做到让乡亲们关系和睦、家庭幸福。”岳建文说。

  2010年大年初一,岳建文正和家人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时,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原来,当天早上,金河镇周家庄村一名妇女抱着孩子上街购物途中,不幸遭遇了意外,一辆公交车因刹车失灵撞倒了路灯杆,正好砸在这对母子的身上。经过全力抢救,5个月大的孩子得救了,但年轻的母亲却永远离开了。得到消息后,岳建文立刻赶赴现场。

  死者家属情绪异常激动,甚至一度做出了拦阻公交车封堵道路的过激行为。而最让岳建文揪心的还是病床上嗷嗷待哺的婴儿。

  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岳建文几乎顾不上休息,一边陪在死者家属身边不断安抚情绪,一边积极协调公交公司、保险公司和交警队商议事故处理和赔偿等事宜。经过四天三夜劝解调和,最终,双方达成了经济补偿协议。大年初四的晚上,岳建文才回到家中。

  20多年来,岳建文用爱心、耐心和公心化解了一件件矛盾,平息了一桩桩纠纷,累计参与调解各类民间纠纷2500多起,化解突发性事件160多起,挽回经济损失2300多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先后获得“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干警”“全省十大调解能手”“全省法律援助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2020年,岳建文卸任了金河司法所所长,可他热爱的调解事业却没有就此停歇。在金台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一间“岳建文调解室”成了他为民服务的新舞台。

  今年5月,已经退休的岳建文被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法院特聘为诉前调解员。面对新的挑战、新的开始,62岁的岳建文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挥光和热,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继续贡献一份力量。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深度
   第04版:聚焦
   第06版:综合
   第07版:专刊
   第08版:专刊
骆云桥:在秦巴山中传递司法温暖
王军娜:用担当与柔情不负“检察蓝”
长安区委政法委:以“平安指数”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岳建文:当好为民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史礼海:造炬成阳凝聚奋进力量
致敬新时代政法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