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段阳伟 胡雅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治保障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出台,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法律支撑,标志着民营经济法治保障进入系统化、规范化新阶段。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需以法治为基石,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协同发力,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筑牢民营经济行稳致远的制度屏障。

  筑牢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的制度根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多次强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和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2025年4月30日,民营经济促进法出台,对于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民营经济促进法共九章七十八条,涵盖了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规范经营、服务保障、权益保护等多个方面,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支持。一是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确立了民营经济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二是坚持依法平等保护,切实保障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各种合法权益;三是坚持多环节多方式鼓励、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为基础性法律,需要一系列配套法规、规章及实施细则来增强其可操作性。相关部门可尽快制定与该法相适应的行政法规,如出台关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实施的具体管理办法,明确清单调整机制、监督机制,细化民营企业进入各类领域的具体标准与程序。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实际,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立法逻辑,制定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融资支持、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更具针对性的规定,让法律条款更具可操作性,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激活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的效能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营经济法治保障的效能,最终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优化发展环境的实践中。将法律条文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执法、司法各环节形成合力,让民营企业切实感受到“权利有保障、行为有规范、救济有途径”。对此,在执法层面,要优化执法,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民营经济促进法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权责清单制度,明确执法权力边界,杜绝执法的随意性。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减少对民营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实现监管的公平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二是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行审慎包容的监管方式,给予企业一定的试错空间,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三是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加强对执法部门的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确保执法公正、透明,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在司法层面,要强化司法保障,维护合法权益。一是设立专门的涉民营企业案件审判机构或合议庭,选拔具有丰富商事审判经验的法官,提高涉民营企业案件审判的专业化水平和效率。二是完善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加强对民营企业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严厉打击侵权行为,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三是积极推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降低维权成本。四是严格遵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涉民营企业案件审判中,确保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坚决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和歧视性裁判。

  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生态

  法治保障不仅需要国家层面的“立法、执法、司法”发力,更需要社会各界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的共识合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生态。对民营企业而言,守法是最好的“护身符”,更是赢得市场尊重的“通行证”。企业应主动学习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将合规经营融入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在劳动用工、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领域严格依法行事。在劳动用工领域,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规范薪酬福利与社会保障;在环境保护方面,对标绿色发展标准,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短视行为;在知识产权领域,既保护自身创新成果,又尊重他人智力劳动,构建良性竞争格局。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带动就业,以“守法诚信”赢得社会认同。可以对企业给予融资优惠、信用加分等激励,形成“守法受益、违法受限”的正向引导。政府部门应带头尊法,以“法治思维”替代“行政思维”,杜绝“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等现象,以稳定政策预期增强企业信心。媒体应扛起舆论引导责任,既曝光违法失德案例以儆效尤,又聚焦民营企业在技术攻关、就业保障、民生服务中的贡献,用鲜活故事消解“民企原罪论”等错误观念。公众应理性看待民营企业发展,形成“尊重企业家、支持民营经济”的社会氛围。通过全社会共同发力,让法治成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气和水”,既让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大胆发展,又让民营经济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法治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制度设计的科学性,又需要实施过程的有效性,更需要社会认同的共鸣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唯有持续完善法治体系、强化法治实施、厚植法治共识,才能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环境,让民营企业创新源泉充分涌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专刊
   第05版:专刊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公安
   第08版:聚焦
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的法治路径
以法治力量激发陕西民营经济活力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