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的法治路径

  赵娜

  民营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党和国家始终将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方针政策,明确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则,强调通过法治手段构建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的市场环境。在此背景下,加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不仅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而且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制度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构建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国家坚持依法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工商业联合会应发挥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加强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思想政治建设,引导民营经济组织依法经营;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民营经济组织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便利;司法行政部门需组织协调律师、公证、仲裁等机构参与纠纷化解,行业协会商会则应依托章程提供权益保护、纠纷处理等服务。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关于依法服务和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强调平等保护民营经济;制定《金融商事纠纷证据规范指引》《金融商事审判白皮书》,规范裁判尺度,为制度保障提供了具体实践样本。针对财产保全难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与省保监局合作推出保险担保机制,民营企业仅需缴纳少量保费即可申请保全,切实减轻诉讼负担。在钢材买卖等纠纷中,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省工商联制定违约金调整标准,统一全省法院裁判规则,进一步强化了制度执行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机制创新:“法院+商会”模式的实践探索

  实践中,以“法院+商会”多元解纷格局为代表的机制创新,成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化解的重要路径。通过“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机制,法院与工商联联合建立商会商事调解中心,充分发挥工商联的桥梁纽带作用与商会的行业资源优势,高效化解企业间的经济纠纷。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通过柔性、便捷的调解替代刚性诉讼,实现纠纷化解与企业正常经营的平衡。

  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市工商联、市司法局出台《关于推进商会调解委员会在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诉调对接机制和“法官工作室+”工作机制,同步推出优化营商环境20余项措施(如涉企案件“绿色通道”),提升纠纷化解效率。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服务保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打造“诉前、诉中、诉后”链条服务:建立“2+2服务机制”,优化“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和“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提供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创设“西安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整合调解资源,实现司法确认、智慧诉讼等功能,为“法院+商会”模式提供了具体实践路径。

  治理转型:从被动化解到主动预防的基层实践

  加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不仅需要关注“事后化解”,更应强调“前端治理”。通过“抓前端、治未病”,主动预防纠纷发生。一方面,行业协会商会可依托信息咨询、宣传培训等服务,引导企业规范经营,从源头减少纠纷;另一方面,法院与工商联可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提升企业法治意识,推动形成“调解优先、诉讼断后”的解纷文化。

  延安市依托“群众说事、法官说法”,将司法服务嵌入基层治理,为企业配备“联系法官”,通过普法讲座、诉前调解化解矛盾(如富县法院3年诉前解决74件纠纷)。汉中市推进“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中心”建设,建立市县领导包联企业机制,2024年民营市场主体达41.2万户,民间投资显著增长,充分体现了基层治理在源头预防中的积极作用。

  完善路径:构建现代化解纷体系的实践思考

  为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充和加强。一是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陕西正和商事调解中心拥有120余名专职调解员和488名兼职调解员,为调解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实践样本。未来需进一步提高调解员的专业素质和调解能力,建立调解员资质认证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升职业化水平。二是完善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机制。商洛、西安等地通过“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实现司法确认功能,需进一步明确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范围、程序和效力,确保合法性和可执行性,增强调解公信力。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西安法院创设的“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整合线上资源,需进一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信息平台,实现调解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化解效率和质量。四是加强宣传引导。陕西省工商联编写《法治民企早报》推送230余篇普法内容,法院通过“金融法律诊所”线上平台、法官送法进企业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提高民营企业对多元化解机制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引导积极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

  加强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陕西在制度保障、机制创新、治理转型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政策引导、机制创新与前端治理的协同推进提供了有益经验。通过高效化解企业间纠纷,促进企业互谅互让、实现长远合作,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未来需进一步深化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构建更加科学、高效、包容的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研究院)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专刊
   第05版:专刊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公安
   第08版:聚焦
健全法治保障体系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的法治路径
以法治力量激发陕西民营经济活力
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