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文青
“等一下,让我再想一下。”
8月14日,在延长县“山里娃希望之家”,54岁的王椰林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自从7年前做了脑动脉瘤手术,王椰林的记忆力明显退化,与人交流时,很多时候都要停下来整理思绪,可关于彩亮的事情,他却始终刻在心里……
2018年8月,在北京天坛医院的病房里,刚做完开颅手术的王椰林虚弱地躺在病床上,一个姑娘正一勺一勺地给他喂着小米粥。临床病友瞅着这一幕,忍不住搭话:“老哥,你这闺女真孝顺!”
王椰林咧着嘴笑了,眼角却湿了。
守在床边一周的“闺女”,名叫彩亮,是他29年前从窑洞外“捡”来的娃。
“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先进个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从警33年,延安市延长县公安局四级高级警长王椰林拿过40多项荣誉,可他总说,最珍贵的荣誉,是181个孩子喊他“警察爸爸”。
一扇窗 一双眼
1996年深秋,延安市延长县安河乡芙蓉村。
陈旧的村小学教室外,寒风卷着黄土。一个瘦小的女孩踮着脚尖,胳膊挎着草筐,脸紧贴在窗户纸的破洞上,眼睛死死地盯着黑板。教室里书声琅琅,教室外的她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时任安河派出所所长的王椰林在下乡走访时,不经意间看到了这双眼睛,脚步瞬间被“钉”在原地。
“娃叫彩亮,爹残疾,娘病着,交不起学费,四年级就辍学了……”老师话音刚落,王椰林便掏空衣兜,把皱巴巴的200元钱塞了过去:“我给娃交学费!这娃,我供了!”当晚,王椰林拨通妻子刘叶的电话:“有个娃,咱得管!”电话那头的刘叶只回一个字:“好!”
学费虽说交了,但王椰林的心始终没放下。彩亮家4亩荒山长满杂草,父亲拄着拐叹气。王椰林骑车30里进城,取了自己2个月工资,托人从山西买回一只怀孕母羊,又扛来草籽:“草喂羊,羊生崽,日子就有盼头。”
羊羔落地的那天,彩亮爹哭了。王椰林又请人来修剪了苹果树。一年后,退耕还林补贴发下来,羊群也增加到7只,果树冒了新芽。
荒山绿了,日子活了。
之后,彩亮家不仅还了债,还盖起两间砖瓦房。2004年,彩亮拿着职校毕业证书去杭州打工。临行前,她跪在王椰林面前,泪流满面地说:“爸,以后我养您!”
2018年8月,王椰林连续加班后晕倒,被诊断为脑动脉瘤。做完开颅手术的王椰林昏迷了3天。醒来时,一双温热的手正给他擦脸。病友羡慕:“老哥,你这闺女真孝顺!”
床前守着的“女儿”,正是当年趴窗偷看的彩亮。知道“王爸”生病后,她带着打工攒下来的5万元,租下医院旁的小屋和刘叶轮流守夜,每天熬小米粥,一勺勺喂他。就连查房护士都说:“这姑娘擦身体比护工还仔细。”
彩亮笑中带泪:“他是我爸,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
每年父亲节,王椰林总会收到一个微信红包,一句“爸,节日快乐”,从未缺席。今年的父亲节,问候又多了条稚嫩语音:“爷爷,节日快乐!”来自彩亮的孩子。
王椰林听着,笑得很灿烂。
一个家 一群人
2015年夏天,一名扫街老太太拽着孙女冲进延长县公安局,“扑通”跪在王椰林面前:“王警官,娃考了第一!可我老了,养不动了……”女孩缩在奶奶的身后,那模样让人心疼不已。
王椰林摸遍钱包,只有几张零钱。那天回家后他跟妻子“借钱”,妻子嗔怪他:“你这工资,倒像给娃们发的。”嘴上这么说,却把家里的存折塞给他:“不够再跟我说。”
随着王椰林的事迹传开,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个月工资掰成几瓣,有时连烟钱都没剩。可即使这样,王椰林也已悄悄资助了5个孩子。
2016年春节,王椰林在同学群里发了条消息“有一些娃,需要咱们一起搭把手。”消息发出后,电话就响个不停。
“我管一个娃,每月500!”在北京工作的老同学陈宇凌第一个响应。
“我可以帮忙照顾孩子。”下岗职工裴延梅也第一时间联系到了王椰林。
那年3月,王椰林开始探索爱心助学“2+1模式”:一个“爱心妈妈”出钱、一个“幸福妈妈”出力,共同帮一个娃。彩亮也成了“山里娃希望之家”最早的捐助人。
消息传开,延长县公安局的民警们也积极响应。民警胡振纲认领了一个娃,说:“王哥做的事,咱得跟上。”女民警刘苗苗当起“幸福妈妈”,每周都给结对的女孩梳辫子、讲作业。
如今,“山里娃希望之家”成立快满10个年头,每逢周末或寒暑假这里最热闹。“王爸!爷爷!”喊声不断。瞅见谁衣裳薄了,王椰林立马掏出手机找人送羽绒服;谁咳嗽了,转身就去买药;寒暑假组织活动,他教娃们叠被子、系鞋带,还不时教导他们“先做人,再做事”的道理。
2022年8月,在王椰林的奔走呼吁下,延长县“山里娃希望之家”协会在七里村街道槐里坪社区正式成立,他当选为协会党支部书记。如今,受助孩子已有181名。这个“家”已有145名“爱心妈妈”、48名“幸福妈妈”和70余位志愿者。
一面墙 一家店
在延长县交口镇刘家河社区的公路边,有面特殊的墙。蓝色的铁皮架上挂满了干净的衣裳、崭新的书包,还有球鞋、文具盒。墙上写着“免费自取”。
2016年,王椰林在这里搭起第一面“爱心墙”。起初就他一个人把家里的旧衣裳洗干净挂上去,后来同事、朋友都来送。公安局腾出库房存衣物,各派出所争设站点。如今,10面“爱心墙”遍布延安市各县,10万件衣服找到新主人。
2017年秋天,王椰林走进七里村街道的受助学生斌婷家。
炕上堆着苹果,大半长了霉斑。斌婷爹蹲在门口抽烟:“五毛一斤都没人收……”王椰林捡起一个苹果掂量:“老哥,我按一块钱收!”
受助的娃,家大多在山沟里。苹果红了运不出去,小米丰收了卖不上价。王椰林瞅着心疼,当夜便利用网络,筹建了网上爱心小店,起名“山里娃的小店”。线下,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孩子们家中的苹果、红薯、小米,利用休息时间包装进行线上售卖。
“咱不赚差价,就帮娃们把东西卖出去。”他给苹果套上网套,贴上“爱心苹果”的标签,周末拉着妻子和家人去打包。有次忙到半夜,妻子刘叶说:“你这警察,快成快递员了。”
第一年,小店卖出10吨农产品,利润1.2万元全部返给农户。现在,小店有1980个回头客,北京的、上海的顾客都说:“吃着陕北苹果,嘴里甜;吃着爱心苹果,心里更暖。”
王椰林用自己的行动温暖着别人,而这份温暖也在悄然流转。
2022年冬天,甘泉县一名单亲妈妈带着2个孩子找到了王椰林。虽然有低保托底,但为了给小女儿熙熙治病,他们一家依旧过得很艰苦。
孩子的妈妈声音带着哭腔,却又透着一股倔强,对王椰林说:“只要我有一口气,就绝不让娃辍学!”
王椰林看着眼前这一家3口,心里揪着痛,当下就对孩子妈妈说:“嫂子,你放心!虽然咱们能力有限,没办法一下子把孩子的病治好,但你的困难我们帮你一起扛!”
然而,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可怜的家庭。2023年,尽管大家都在努力,可熙熙的病情急转直下。病床上,11岁的熙熙生命渐渐消逝。就在意识逐渐模糊的时候,她拉着妈妈的手,声音微弱却无比坚定地说:“妈妈,把我的眼角膜捐了吧……我也想帮别人。”
8月14日,尽管已经过去2年,但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王椰林仍忍不住热泪盈眶。他别过脸去,喉结滚动了几下,终究没压住那声叹息:“那么小的娃啊……临走前还想着照亮别人……”
一面旗 一生情
8月初,协会办公室里,电话铃声不断响起。
“王爸,我过一本线啦!”
“王爸,我考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了!”
王椰林听着孩子们报来的喜讯,激动得连杯子都拿不稳。而他也早早为孩子们备好了开学礼。一个大号的行李箱里塞得满满当当,毛巾、洗漱用品、书包……都是“王爸”的牵挂。
8月15日,阳光洒满了延长县公安局的院子,一场意义非凡的授旗仪式在这里举行。当延长县公安局局长阮光华将一面印着“王椰林爱心服务小分队”的旗帜交到王椰林手中时,全场掌声雷动。
以“王椰林”命名的11支爱心服务队,由县公安局、派出所等部门组成。他们身姿挺拔,眼神中满是坚定与热忱。
王椰林站在台上,回顾起自己33年从警路与公益的不解之缘,不禁红了眼眶,激动地说:“33年前,我从黄土坡走出来,今天想把这份温暖继续传递下去,把我们延长公安的‘爱心名片’擦得更亮!”
风过庭院,红旗漫卷。
王椰林的目光掠过红旗,掠过战友们年轻的脸庞,又看到了那年深秋,那个趴在窗外的小女孩,那双渴望知识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