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把反诈“种子”播撒田间

  本报记者 姜争民 通讯员 孙毅

  8月,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狄寨派出所迎来了一项特殊而艰巨的任务——将反诈知识普及到辖区的每个角落。为此,派出所精心组织,安排了新警白曜宁与4名来自陕西警察学院的实习民警一同深入村组,用脚步丈量民情,将反诈的“种子”播撒在田间地头和农家院落,架起一座警民之间的“连心桥”。

  听不懂方言,曾是白曜宁最大的担忧。为了走近村民,他利用休息时间向所里老民警和村干部苦学方言。第一次走进农家小院时,白曜宁操着还不太熟练却满是诚意的本地话开口:“婆,我是派出所的小白,来看看您。最近有没有接到奇怪的电话,说让您转钱的?”村民王老太从起初的疑惑,到脸上渐渐舒展的笑容,拉着小白警官的手絮叨起家长里短。他耐心倾听,适时将冒充子女亲友诈骗、保健品诈骗等陷阱融入家常话中细细讲解,心与心的距离在这一来一往中悄然拉近。

  烈日当空,田埂被晒得滚烫。实习民警孙西瑞、刘松岩踩着发烫的泥土前行,汗水早已浸透崭新的警服,紧紧贴在背上。他们没有选择舒适的村部会议室,而是径直走向正在挥汗劳作的乡亲们。“叔,歇会儿喝口水,跟您说说现在骗子专门盯着咱种粮补贴搞得新花样!”孙西瑞一边帮大爷递上水壶,一边蹲在田垄旁,拿着印有真实案例的反诈宣传单,用地道的方言讲解起来。刘松岩则在一旁用手机播放起改编自本地案例的反诈小视频,不远处的群众也借着歇息的工夫围拢过来,在树荫下听得频频点头。汗水滴入泥土的瞬间,反诈的“种子”也悄然播撒进大家的心田。

  如何让反诈宣传真正入脑入心?实习民警张烨炫、刘博阳动起了脑筋。在村头老年活动中心,他们把复杂的诈骗手法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道具”:一根绳子模拟“杀猪盘”的层层套路,几个空瓶代表“刷单返利”的虚假诱饵。“来来来,咱们玩个小游戏,看谁先识破骗子的圈套!”他们招呼着纳凉的村民,轻松有趣的互动引得笑声阵阵,复杂的诈骗套路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被拆解得清清楚楚。“原来是这样骗人的啊!”村民们恍然大悟的感叹,是给他们最好的肯定。

  连续数日的走村串户,他们的皮肤晒黑了,嗓子也说哑了,但收获的是沉甸甸的信任与感动。当他们结束宣传准备离开时,一位曾被成功劝阻转账的大爷追了上来,硬塞了几个自家种的西瓜说:“娃们家,辛苦了!吃个瓜解解暑。你们讲的,我都记心里了!”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被这份质朴的情谊驱散。他们带走的不光是基层工作的初体验,而且还深刻理解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真谛——警民情,正是在这日复一日的走家串户、真心实意的沟通守护中,变得血肉相连、牢不可破。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公安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法院
   第07版:检察
   第08版:副刊
预防“鬼探头”,慢一秒多一眼
榆林:警灯映夜市 普法入人心
非法骑行非儿戏 青春车轮莫涉险
铜川开展校车驾驶员安全培训
图片新闻
定边查处一起谎报警情案件
把反诈“种子”播撒田间
宝鸡金台助力32年寻亲梦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