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新航)8月20日,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法槌声响起,西安市莲湖区15名企业“法律明白人”及区政府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代表,在区法院“零距离”旁听了一场钢材买卖合同纠纷案。
近3个小时的庭审中,原、被告及双方代理人围绕浮动费、保理费、合同金额等争议焦点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针锋相对,精彩纷呈。企业“法律明白人”及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代表对代理效力、浮动利息、贴息等复杂买卖合同争议问题有了更深了解,增强了企业经营的法律经验和规避法律漏洞的意识。
庭审结束后,区法院民三庭法官结合案件,围绕民法典合同编核心规则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浮动费性质、还款协议效力、对账单证据效力、资金占用费等争议焦点进行详细阐释,引导旁听人员在签约时要事先全面审查合同条款,审慎考量各类风险负担条款对自身经营可能造成的影响。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恪守诚信,积极履行义务,尽量避免和化解风险,不能滥用“背靠背”条款,从而导致合同秩序的破坏和利益的失衡。
“沉浸式庭审体验和法官现场释法,不光直观掌握诉讼程序,更对合同管理、证据留存等实务操作有了实战经验。”参加旁听的人员纷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