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朝霞 实习生 李颖
“这眉户戏唱得真接地气,看完就知道咋防电信诈骗了!”在咸阳市秦都区福园巷子的普法展演现场,居民王大妈为《飞来的大奖》连连点赞。2025年以来,秦都区司法局紧扣“八五”普法规划,创新推出“文艺普法、案例普法、网格普法、新媒体普法”四维模式,让法治精神浸润城乡角落,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法治动能。
“民法典,真是强,与时俱进不退让。百姓依赖互联网,数据安全覆盖广。个人信息得保障,彰显时代新力量……”快板《民法典进万家》的清脆节奏里,法律条文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唱词。秦都区司法局深挖文艺传播力,将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融入现代眉户戏、快板等艺术形式,创作普法作品10余部。其中《飞来的大奖》以诙谐剧情揭露诈骗套路,在咸阳市地方小戏大赛中斩获三等奖,已在商圈、乡村、社区展演20余场,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
传统文化与法治文化的碰撞更添韵味。全区征集的55幅法治书法作品,既有“法安天下”的苍劲笔力,又有“德润人心”的温婉墨香,在政务大厅、社区广场展出时吸引无数群众驻足。其中48幅作品入选省级展播,27幅获省级法治书画奖项,让群众在笔墨丹青中感受法治魅力。
“楼上漏水淹了家,该找谁赔?”“打工受伤没合同,能索赔吗?”
这些民生疑问,都能在秦都区“每周一案”中找到答案。秦都区司法局精选婚姻家庭、工伤赔偿、物业管理等领域真实案例,建成典型案例库,通过图文解析、短视频演绎等方式,让法律知识附着在生活场景中。
“每周一案”推送109期、“每月一期”专题14期,联合秦都融媒拍摄的9期法治短视频,在电梯屏、视频号循环播放,总点击量超33万人次。市民李女士通过短视频了解到物业纠纷维权途径,成功解决了小区停车费争议:“看个小视频就懂法了,比啃法条简单多了。”
“张叔,您看这赡养纠纷调解协议这样写行不行?”网格员陈格带着“法律明白人”上门服务的身影,成了秦都街头的常见风景。依托1309个基层网格,秦都区司法局构建“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服务体系,为每个网格配备专业法律服务力量。
网格员随身携带普法手册,巡查中随时答疑;“法律明白人”用“土话”解读政策,参与纠纷调解;法律顾问定期下沉社区,开展民法典等专题讲座。今年以来,秦都区司法局通过网格开展普法活动70余场,解决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问题67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家有老人的要注意了,这几种养老诈骗要警惕!”“法润秦都”抖音号发布的《养老钱打了水漂》微视频,单条获赞超10万。秦都区司法局打造“两微一端一抖”新媒体矩阵,制作《注销“校园贷”诈骗》《婚姻那点事儿》等微视频19部,推送法治内容341条,粉丝量达12.4万,获赞59万个。
直播普法更添互动性。律师在线解答网友提问,“云端”化解劳动合同纠纷;典型案例直播拆解,让群众直观感受“法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刷着抖音学法律,还能连麦问律师,太方便了!”年轻网民小王的点赞道出了新媒体普法的吸引力。
从文艺展演到网格服务,从案例解析到云端普法。秦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创新实践让法治宣传从“文件”走向“文化”,从“会场”走进“广场”。秦都区司法局将持续探索“秦文化+法治”融合路径,创作更多接地气的普法作品,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个角落,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秦都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