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智慧矫正护平安 多元调解促和谐

——韩城金城司法所以法治力量深耕基层治理

  通讯员 李攀 本报记者 张建锋

  8月6日,走进韩城市司法局金城司法所的社区矫正指挥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闪烁着一个个代表社区矫正对象位置的光点。它们如同夜空中的星辰,在监管的“天网”中有序运行。这里,是智慧矫正的“中枢大脑”,通过手机定位系统、人脸识别技术和活动轨迹分析算法,可对辖区内社区矫正对象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科技赋能,让监管如虎添翼。”司法所工作人员冯宇辉一边操作着电脑一边介绍道。

  曾经,传统的监管方式存在信息滞后、覆盖不全等问题,而如今,智慧矫正平台就像一双“千里眼”和“顺风耳”,能够及时发现矫正对象的异常。在入矫管理环节,金城司法所构建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体系,根据矫正对象的犯罪类型、心理状况和社会危险性等因素,实施分类管理,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今年以来,金城司法所辖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实现了零脱管、零漏管,安置帮教对象重新犯罪率为零。

  从精准监管到矛盾化解,金城司法所的法治服务触角不断延伸。

  “小张说事调解室”里,网格员老赵正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调解一起家庭赡养纠纷。这起纠纷涉及多个家庭成员,关系复杂,矛盾重重。但在“网格调解+分流调解+联动调解+精专调解”的“四联调解”模式下,逐渐找到了化解的突破口。经过3天的努力,双方终于达成了赡养协议,握手言和。

  依托“小张说事调解室”的阵地作用,金城司法所广泛发动村干部、网格员、平安建设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组建了一支矛盾纠纷化解队伍。今年以来,司法所共排查受理矛盾纠纷89件,成功调处88件,调解率高达98.9%。针对企业劳动纠纷高发的问题,司法所组织法律顾问团队走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排查法律风险点,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助力企业完善制度。

  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法律服务,是金城司法所的另一项主要工作。

  “司法所帮我代写了起诉状,还教我怎么收集证据,真是太感谢了!”南关蔬菜市场商户王某的土豆货款纠纷,在司法所工作人员及包联律师的协助下顺利进入诉讼程序。这是金城司法所精心打造的“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在发挥作用。

  为了让法律服务触手可及,金城司法所在街道和26个村(居)设立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文书、法律援助申请等“一站式”服务;实施“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制度,法律顾问每月驻站服务不少于8小时,为群众提供精准的法律支持。

  同时,司法所大力培育“法律明白人”,通过“小张说事”“小小板凳会”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将法律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在薛曲村,两家邻居因为排水问题发生了争执,关系一度十分紧张。“法律明白人”薛琦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调解。他先耐心倾听双方的意见,然后从法律和情理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最终,双方握手言和,共同商量解决了排水问题,邻里关系得以修复。

  对于刑满释放人员,金城司法所通过普法教育、帮助就业、法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刑满释放人员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走出监狱的那一刻,我心里既害怕又迷茫,是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给了我好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刑满释放人员张某感慨地说。

  金城司法所将刑释解教人员列为普法重点对象,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上门谈心和法治教育。同时,该所积极协调劳动保障部门,组织刑释解教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自主择业;主动联系辖区企业,拓宽信息渠道,为刑满释放人员搭建就业平台。在一次谈心过程中,司法所工作人员了解到刑满释放人员何某对未来感到迷茫,缺乏信心。工作人员耐心开导,并为他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帮助他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

  金城司法所负责人张伟表示,将深化“智慧矫正”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与政务服务“通通办”,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

 
     标题导航
~~~——韩城金城司法所以法治力量深耕基层治理
~~~
~~~
~~~
~~~
~~~——汉中公安“四下基层”守护万家灯火
~~~——商洛市消防救援支队丹南路特勤站的硬核担当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安
   第04版:检察
   第05版:法院
   第06版:综合
   第07版:说法
   第08版:关注
智慧矫正护平安 多元调解促和谐
凤县检察官入户走访解民忧
太白公证多措并举防风险
蜂蜜抵债让“僵局”变“甜蜜”
伪科普 真带货
走实“民生步” 织密“平安网”
酷暑寒冬励硬功 急难险重显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