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钢
“收到的蜂蜜质量怎么样?”“好得很!比预想的好太多啦,感谢你们。”近日,西安市鄠邑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干警谭飞拨通了申请执行人刘某的电话进行回访,电话那头传来满意的答复。这起看似寻常的回访,背后是一起通过蜂蜜抵债化解执行难题的暖心故事。
事情要从一笔3万余元的借款纠纷说起。申请执行人刘某与被执行人齐某因借款合同纠纷诉至法院,经调解,齐某每月分期向刘某偿还2000元,直至清偿全部3万余元欠款。起初,齐某能如期履约,但一段时间后便无力支付。多次催要无果后,刘某向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干警依法采取了多项执行措施,却发现齐某确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在对其进行传唤时,齐某坦言:“不是故意赖账,家里囤积了大量蜂蜜滞销,卖不出去就没法回款,我也急得团团转。”
经调查了解,齐某的借款用于购置蜂箱和修缮房屋,早已花费殆尽。作为养蜂人,近年受气候影响,齐某的蜂蜜销路不畅,收入微薄,在保障基本生活后,几乎没有剩余资金用于还款。谭飞判断其属于确无履行能力,而非恶意拖欠。
在执行陷入僵局时,齐某主动提出家中有大量蜂蜜,询问能否以蜜抵债。谭飞查看后发现,这些蜂蜜品质优良,具备一定市场价值,随即联系申请执行人刘某,说明齐某的实际情况并提出以物抵债方案。起初,刘某心存顾虑,既担心蜂蜜质量,又发愁销路。为打消其疑虑,谭飞组织双方现场协商,刘某实地查看蜂蜜后,不光认可了蜂蜜的质量,还考虑到自家有使用需求,最终同意这一方案。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双方就剩余11000余元欠款达成以物抵债协议,齐某以220斤蜂蜜折抵全部剩余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