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波 实习生 张子惠
8月的商洛,热浪灼人。在丹南路特勤站的训练场上,消防员们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进行着高强度训练,汗水早已浸透衣背。这火热的场景,正是这支精锐队伍日常训练的缩影。
丹南路特勤站现有消防救援人员40名,党员占比高达60%,35岁以下青年占比92.5%,配备执勤车辆10辆、各类灭火救援器材4317件套,自2015年11月投勤以来,以其“人员编制最多、党员数量最多、器材装备最全”的优势,在一次次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有力守护了辖区平安,服务了地方发展。特勤站2017年被部消防局评为“全国执勤训练工作先进单位”,2021年获评省级“青年文明号”,2022年获评全省“优秀基层党支部”,2023年在商洛市劳模表彰大会上获评“先进集体”;多年来,全站共有1人荣立二等功,18人荣立三等功,35人次受到总队、支队表彰。
忠诚,是这支队伍最鲜明的底色。特勤站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构建起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多维学习模式。特勤站创新推行党员“六个带头”,即:灭火救援带头冲锋、政治教育带头学习、管理制度带头遵守、比武竞赛带头上场、集体荣誉带头争夺、文化生活带头参与,营造了“人人扛旗、人人争先”的浓厚氛围。在多次重大任务面前,全体党员亮身份、扛旗帜、挑重担,将“队兴我荣、队衰我耻”的信念融入血脉。
丹南路特勤站始终坚持“讲政治、顾大局、敢争先、谋打赢”的建队方针,对标“两严两准”标准,不断推进正规化建设,修订完善执勤训练奖惩规定、手机使用管理规定等系列规章制度,紧盯“人车酒网电密黄赌毒”等关键环节,常态化开展思想摸排和警示教育,确保队伍稳定和安全。特勤站积极探索管理新路径,在全市率先推行软件资料电子化,运用桌面推演系统提升战备效率;建立家属监督微信群,架起队伍与家庭的连心桥,争取最大支持;主动提出“特勤标准”,统一库室设置、规范战备秩序、明确器材标识,为全市普通站树立了标杆。
特勤站狠抓骨干培养和全员岗位练兵。站长高超带领全站指战员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锤炼过硬业务技能。4年来承担支队新训任务,为队伍发展输送新鲜血液;先后组织、参与各级各类专业培训50余次,30余人次参加总队水域、地震、高层、森林火灾扑救及地质灾害救援培训。训练场上,党员骨干率先垂范,全体人员精神饱满、奋勇争先,在支队历次比武竞赛中屡拔头筹,2019年、2020年包揽支队“猛士”系列比武所有项目第一,多次参加部局、总队考核,成绩优异。
为适应“全灾种、大应急”需求,近年来,在支队党委支持下,特勤站MAN城市主战车、23吨大吨位供水车、54米登高平台车、新型隧道排烟车等“高精尖”车辆装备相继列装,投入近60万元更新优化个人防护和训练器材,显著提升应急救援和综合保障能力。
实战是检验战斗力的唯一标准。2018年以来,特勤站共接警出动1436次,出动车辆2326辆次、人员12066人次,抢救被困人员523人、疏散群众3000余人,挽回财产价值7000余万元;参与“9·26”山阳金钱河山洪救援、“1·29”商州仓库火灾扑救、“3·10”深井救援及“8·6”暴雨洪涝灾害救援。每一次急难险重任务的最前沿,都闪耀着特勤队员“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英勇身影。丹南路特勤站全体消防救援人员用忠诚与汗水书写着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