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一纸笔录化“坚冰”

  陈杰钢 通讯员 陈虹伶

  “杨法官,业主把房款付了,开发商已经申请备案还解决了车位证的事情……”“这次能顺利解决,多亏了法院的同志……”7月29日,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民三庭办理的一起包含本诉和反诉的商品房预售合同纠纷当事人纷纷说道。该判决生效后,双方因互不信任均要求申请强制执行,法官通过反复释法明理、耐心调和、督促履行,最终促成双方顺利履行义务,并延伸化解了关联的车位纠纷,解开了持续多年的信任“死结”。

  10多年前,刘某与某开发商签订《房屋认购协议》,支付一半购房款后住进新居,并全款购买了一个车位。后因开发商中途抵押房屋导致贷款受阻,双方始终未能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协商无果后,双方矛盾逐渐升级,开发商追讨尾款未果、房屋网签备案无法办理、产权证遥遥无期。刘某称因房款问题出入地库时常与物业发生冲突。即便后来房屋解除抵押、具备办证条件,但多年冲突已在双方心中筑起了难以逾越的“高墙”,沟通渠道彻底堵塞,矛盾难以调和。

  2024年10月,开发商将刘某诉至未央区法院,追讨房屋尾款及利息,刘某则反诉要求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办理网签备案、协助过户等。庭审数次调解无果后,法院依法判决刘某应向开发商支付尾款,开发商应与刘某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办理网签备案登记、协助办理过户等。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服判息诉,未提起上诉。然而判决生效后,双方却都不愿做先履行的一方,均要求开具生效证明,并坚持申请强制执行。

  为最大程度避免当事人互相消耗,办案法官与双方当事人反复沟通判后履行问题。经协调,双方同意支付尾款并当场办理网签备案。付款时,刘某却对开发商的付款委托书提出疑问。“这盖着公司的公章,能有什么问题?”开发商逐渐失去耐心,履行再次陷入僵局。法官提出数个解决方案,双方仍在“你动我才动”的循环中坚持。

  若双方申请强制执行,不仅会造成当事人诉累,产生不必要的成本和司法资源消耗,还会让双方始终处在矛盾之中。面对这一情况,法官迅速向庭长汇报该案情况。庭长立即组织召开研讨会,集群体力量商讨解决方案,经研判认为双方已从坚持执行向可以履行转变,症结在于刘某对开发商的付款委托书存在疑虑。最终,集体智慧为纠纷化解找到了突破口。

  法官及时调整沟通策略,促使开发商同意由代理人再次确认付款委托书的真实性及收款效力,初融信任“坚冰”。随即,法官通过跨网谈话线上系统,隔空组织双方签署谈话笔录,对“付款即视为开发商收款”“开发商同步启动网签”等履行细节进行二次确认。

  随着双方落笔,这份由法院见证、双方共同确认的笔录,如同一把钥匙,彻底打开了刘某最后的“心锁”,打消了他所有的顾虑。

  7月29日下午,双方顺利签订商品房买卖合同。刘某按约汇出81万元购房尾款,开发商同步申请网签备案,等待住建部门审核后办理过户。同时,困扰刘某多年的车位办证问题也一并得到解决。至此,双方10余年对峙的“高墙”终于瓦解,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纠纷的化解,不仅在于公正的裁判,更在于解开人心之间的“疙瘩”。当双方都害怕先伸出手时,司法有责任架起一座安全通行的桥梁。该案不仅避免了两起强制执行案件的无谓消耗,更将沉积多年的怨结,化为地库前那道终于顺畅抬起的车杆——它丈量着司法的温度,也印证了那些看似无解的“死结”,总能在“用心看见”与“用情化解”的司法智慧中找到松动的缝隙。未央区法院民三庭将继续贯彻实质解纷理念,让更多类似的故事温暖上演。

 
     标题导航
~~~
~~~
~~~
陕西公安机关精准服务助企发展——~~~
~~~
~~~——榆林市消防救援支队榆溪大道特勤站纪实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专刊
   第05版:专刊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公安
   第08版:聚焦
一纸笔录化“坚冰”
潼关检察:靶向发力强化“两项监督”
图片新闻
法治活水润泽营商沃土
王建勋:扎根基层的调解能手
做敢打必胜的“塞上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