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当下,打开手机短视频平台,各类短剧如《穿越古代被女帝倒追》《回到古代当纨绔》《和情敌联手了》等数不胜数,标题往往充满噱头,内容则多遵循既定套路:平凡主角一夜之间逆袭成功,穿越者或是凭借现代知识装备在古代游刃有余,或是凭借运气与才智赢得众多美人青睐。某短剧平台上的单剧播放量竟高达上亿次,这无疑揭示了这类内容的巨大吸引力。然而,这些看似能够瞬间满足观感的“爽剧”,其背后隐藏的社会影响却不容小觑,它们或许正悄然成为影响社会价值观的精神迷雾。
在这些“爽剧”中,主角的成功往往高度依赖于“金手指”——无论是穿越者的先知能力、系统“外挂”,还是空洞的言辞或纯粹的好运,都使得脚踏实地、勤奋努力的传统成功路径被边缘化。这种叙事模式传递出一个潜在信号:努力或许太过艰辛,不如等待“天降横财”。长此以往,年轻观众可能会逐渐滋生“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开始质疑奋斗的价值,这与“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这一主流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对社会整体奋斗精神的塑造构成潜在威胁。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剧集在塑造男性成功形象时,将封建产物作为标配,这不仅公然宣扬封建糟粕,而且赤裸裸地物化了女性,严重扭曲了年轻一代对情感与婚姻的认知。在这样的剧情中,男女平等变得不值一提,这无疑是对现代性别平等观念的极大挑战。
为了满足主角“开挂”的爽感,历史在这些剧中常常被肆意篡改。主角们以现代人的思维在古代玩转股市、推行连锁加盟,全然不顾历史的真实面貌。有的剧集甚至戏谑特定历史时期,将复杂的历史进程与社会背景简化为个人英雄主义。长此以往,人们对历史的敬畏感将逐渐消失。
此外,部分剧集虽然表面上打着“崇尚知识”的旗号,实则却在鼓吹不劳而获的思想。主角穿越后,仅凭背诵几首古诗词便能赢得才女的青睐和帝王的赏识,更有甚者一觉醒来便满腹经纶。这种剧情绝非对学识的尊重,而是对“知识盗窃”和“虚荣欺诈”的鼓励,其潜台词令人不寒而栗:真才实学并不重要,只要擅于“偷窃”和“伪装”,就能轻松获得成功。这种观念对正在求知塑形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毒害。
更为隐蔽的是,这些“爽剧”已经形成了工业化的“冲突模板”,通过系统性、脸谱化地丑化特定群体来制造廉价的“爽点”。它们魔化亲密关系、污名化职业群体、标签化社会群体,如医生全力救治反遭诬陷、助人者冒险救人反受其害等情节,有的则将“反派同学”“愚昧村民”“势利商家”等角色设定为恶人。这样的剧情正在侵蚀社会正向的善意、理解共情的能力,撕裂着和谐共存的基础。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所有短剧的价值。在短剧领域,同样存在着制作精良、励志向上、弘扬正能量的作品。然而,我们必须警惕那些宣扬感官刺激、物质欲望、低级趣味以及扭曲人性和煽动对立的“电子毒汤”。当某些“爽剧”变成“毒剧”,成为认知社会、影响未来的巨大负能量时,治理已经刻不容缓。
平台方需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严格把控内容质量;创作者需要坚守公序良俗底线,不为流量所动;监管部门则应严把审查关,筑起正确价值观的坚固防堤。同时,每位观众都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提升自身的“免疫力”和“鉴别力”,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作者单位:西咸新区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