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刘军 通讯员 杨敏军
3月8日,午后的阳光暖暖地洒在延安文艺纪念馆的小广场上,几名游客兴高采烈地拍照留念。
位于延安城东北5公里桥儿沟的延安文艺纪念馆建在鲁迅艺术学院旧址,是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延安市公安局经文保支队副支队长冯彬介绍:“我们参与并指导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建立了革命旧址安全监管指挥平台,对各类报警信息等进行管理,实现在一张图上全景展示各景区安全信息。”
延安蕴含着丰富红色资源,孕育出了“延安精神”。在这方热土上,延安市政法机关履职尽责,围绕推动新时代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在助推红色旅游、能源经济、苹果产业发展和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 全方位保护利用红色资源
延安现存革命旧址445处、藏有革命文物43673件。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这些红色资源,延安市政法机关责任重大。“我们要从红色资源中汲取奋进力量,自觉弘扬和传承延安精神,为奋力推进政法工作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延安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市公安局局长袁家富掷地有声地说。
设立全省首个革命文物保护巡回法庭,签订《红色革命旧址文物司法保护合作框架协议》,推动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利用与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延安市法院系统以司法之力,守护红色资源。
常态化开展“寻保传”专项活动,办理保护红色革命文物全国典型案例4件、全省典型案例4件;推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延安市实施〈陕西省延安市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办法》……延安市检察机关坚持多赢共赢理念,保护革命文物。
常态化开展“讲红色故事·当忠诚卫士”等活动,定期举办“宝塔山下忠诚卫士、忠诚警队”“传承张思德精神、争做张思德传人”荣誉评选;在公安窗口设立了张思德服务岗,出台窗口工作10条规范和便民利企20项措施,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1.7万余件……延安市公安机关持之以恒,用红色资源铸魂育警。
构建“人民信访+人民调解”新模式,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01个,创建品牌调解室21个……延安市司法行政机关赓续红色血脉、践行法治初心,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从学习到实践,从加强队伍建设到脚踏实地为群众服务,延安市政法机关在守护红色资源中,传承着革命精神。
■ 全链条防范化解果业矛盾
3月1日,天刚亮,延安市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村民赵永东就走进自家果园,对苹果树进行精心修剪。“春天是果树管理的黄金期,把树枝修剪好了,能为今年苹果丰收打好基础。” 赵永东说。
延安的苹果种植产量和面积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全国的九分之一,有80万果农从苹果产业中获益。苹果是延安人民的“致富果”。如何以法治护航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延安市政法机关面对的一道必答题。
定期开展“送法进果园”“进百村带千人普法惠万民”等活动,为果农上法治课;创新推行“以株代亩”等工作法,有效预防化解农村土地矛盾纠纷;成立苹果交易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水果产业法庭”“苹果法庭”;设立苹果重点企业联系点,摸排知识产权类案件线索……随着延安市政法机关落实一项项举措,果农收获着“红利”。2024年以来,延安市政法机关化解苹果交易纠纷131起,为果农果商挽回经济损失1000余万元。
守护好延安苹果就是守护好这一方百姓的幸福,成为延安政法干警心中的信念。
■ 全领域打击整治涉油气犯罪
“我们通过不断完善警企联动联防联控机制,持续打击各类涉油气违法犯罪,全力维护油区安全稳定。”2月26日,在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延安市公安局延河分局局长张兵兴说。
2024年9月,公安延河分局联合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一采油厂,依法将查扣的47辆涉嫌盗贩原油的“三无”车辆进行集中销毁。这是延安市政法机关护航能源经济发展,严厉打击涉油气犯罪的写照。
蕴藏在黄土高原深处的石油、天然气,造福着延安人民。为了打击涉油气违法犯罪,延安市政法机关部署开展了专项行动,快侦快办涉油违法犯罪案件719起,深挖重点案件7起,侦破非法经营、运输等上下游犯罪70起,挽回经济损失1.6亿元;与油气企业逐一签订《油气管护目标责任书》,建立“四级”安全管护清单,检查油气企业302家次,巡查输油管线2025公里,实现油区警情下降78.63%;充分发挥油气安保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法检公共同制定了《涉油气资源类犯罪定罪量刑及证据标准》,为涉油气案件侦破、起诉、审判提供指导。
以“打”为先、以“防”为主、以“建”为本,延安市政法机关用一系列务实举措,织就了一张守护能源支柱产业的“安全网”。
■ 全过程助力改善生态环境
宝塔山高,延河水长。3月2日,延安市民庞宇站在凤凰山顶,眺望着宝塔山、清凉山,感慨道:“咱的延安变美了!”
延安生态环境的变化,延安人民感触最深。从秃岭荒山到绿意葱葱,延安走过一条艰辛的拼搏之路。这条路饱含着延安人的不懈奋斗和延安市政法机关的奉献。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延安市政法机关建立了“林长+警长+检察长+法官”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林草资源保护专项行动;督促建立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19处,累计种植苗木18万余株。延安法院设立市县两级环境资源审判法庭,组建14个“三合一”专业审判团队,2021年以来共审理环境资源案件259件。延安市检察机关与毗邻七地市检察机关建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荒漠化防治检察监督协作机制,设立生态环境检察办公室、成立3个跨院办案团队,高效办理涉及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等案件。
山绿了,水清了,天蓝了……延安市政法机关以法治之力守护生态环境,让《回延安》中的诗句“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成为现实。